自主命題
統一命題
單獨報考
您現在的位置: 考試吧 > 2021高考 > 2021高考答案 > 甘肅 > 正文

考試吧:2018年甘肅高考語文試題

來源:考試吧 2018-6-8 18:04:30 要考試,上考試吧! 萬題庫
“考試吧:2018年甘肅高考語文試題”由考試吧考后發布,更多關于2018高考答案、2018高考真題等信息,請訪問考試吧高考網或關注“考試吧高中資訊”微信獲取相關信息!
第 1 頁:現代文閱讀
第 4 頁:古代詩文閱讀
第 6 頁:語言文字運用
第 7 頁:寫作

2018高考真題答案熱點文章  ※  微信對答案  ※  成績查詢

  >>>>> 考試吧:2018年全國卷II高考試題及答案匯總最新文章

  全國卷II卷:甘肅、青海、內蒙古、黑龍江、吉林、遼寧、寧夏、新疆、陜西、重慶

  絕密★啟用前

  2018 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考試

  語文

  本試卷共 22 題,共 150 分,共 10 頁?荚嚱Y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并交回。注意事項:

  1. 答題前,考生先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碼填寫清楚,將條形碼準確粘貼在條形碼區域內。

  2.答題時請按要求用筆。

  3.請按照題號順序在答題卡各題目的答題區域內作答,超出答題區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草稿紙、試卷上答題無效。

  4. 作圖可先使用鉛筆畫出,確定后必須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描黑。

  5. 保持卡面清潔,不要折疊、不要弄破、弄皺,不準使用涂改液、修正帶、刮紙刀。

  一.現代文閱讀

  (一)論述類文本閱讀(本題3小題,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所謂“被遺忘權”,即數據主體有權要求數據控制者永久刪除有關數據主體的個人數據,有權被互聯網遺忘,除非數據的保留有合法的理由。在大數據時代,數字化、廉價的儲存器易于提取,全球性覆蓋作為數字化記憶發展的四大驅動力,改變了記憶的經濟學,使得海量的數字化記憶不僅唾手可得,甚至比選擇性刪除所耗費的成本更低,記憶和遺忘的平衡反轉,往事正像刺青一樣刻在我們的數字肌膚上;遺忘變得困難而記憶卻成了常態,“被遺忘權”的出現,意在改變數據主體難以“被遺忘”的格局,賦予數據主體對信息進行自決控制的權利,并且有著更深的調節、修復大數據時代數字化記憶倫理的意義。

  首先,“被遺忘權”不是消極的防御自己的隱私不受侵犯,而是主體能動的控制個人信息,并界定個人隱私的邊界,進一步說,是主體爭取主動構建個人數字化記憶與遺忘的權利。與純粹的“隱私權”不同,“被遺忘權”更是一項主動性的權利,其實權力主體可自主決定是否行使該項權力對網絡上已經被公開的有關個人信息進行刪除,是數據主體對自己的個人信息所享有的排除他人非法利用的權利。

  其次在數據快速流轉且難以被遺忘的大數據時代,“被遺忘權”對調和人類記憶與遺忘的平衡具有重要的意義,如果在大數據時代不能“被遺忘”,那意味著人們容易被囚禁在數據數字化記憶的監獄之中。無論是個人的遺忘還是社會的遺忘,在某種程度上都是一種個人及社會修復和更新的機制,讓我們能夠從過去經驗中吸取教訓,面對現實,想象未來,而不僅僅被過去的記憶所束縛。

  最后大數據技術加快了人的主體身份的“被數據化”。人成為數據的表征,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在以數據的形式被記憶,大數據所構建的主體身份會導致一種危險,即“我是”與“我喜歡”變成了“你是”與“你將會喜歡”;大數據的力量可以利用信息去推動、勸服影響甚至限制我們的認同,也就是說,不是主體想把自身塑造成什么樣的人,而是客觀的數據來顯示主體是什么樣的人,技術過程和結果反而成為支配人、壓抑人的力量。進一步說,數字化記憶與認同背后的核心問題在于權力不由數據主體掌控,而是數據控制者選擇和構建關于我們的數字化記憶,并塑造我們的認同。這種大數據的分類系統并不是客觀中立的,而是指向特定的目的。因此,適度的、合理的遺忘,是對這種數字化記憶霸權的抵抗。

  (摘編自袁夢倩《“被遺忘權”之爭:大數據時代的數字化記憶與隱私邊界!)

  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由于數字化記憶的發展記憶與遺忘的平衡,發生了反轉記憶變得更加容易。

  B.人的主體身份所以被數據化,是因為個人信息選擇性刪除所耗費的成本太高。

  C.被遺忘權和隱私權的提出都是為了對抗大數據,不過前者更積極一些。

  D.我們要對抗數字化記憶霸權。就要成為數據控制者,并構建他人的數字化記憶。

  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文章以數字化記憶帶來的威脅為利潤的事實基礎,論證了人被數據控制的危險。

  B.通過討論大數據對隱私以及主體身份等的影響,文章把論證推向深入。

  C.與重視個人權利的寫作動機有關文章著重論述了,大數據對個人權利的影響。

  D.文章通過分析數字化的記憶可能帶來的問題對我們的認同問題做出了全新論證。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3分)

  A.大數據時代的個人留在網上的信息太多,如果沒有主動權就難以保護隱私。

  B.遺忘是個人和社會的一種修復和更新機制,是我們面對現實和想象未來的基礎。

  C.技術有支配和壓抑人的力量,這不僅影響個人隱私安全,而且影響整個社會。

  D.大數據的分類系統不是中立的,這將影響數據的客觀呈現,使用時應有所辨析。

1 2 3 4 5 6 7 下一頁

  相關推薦

  2018高考答案熱點文章 | 2018高考真題 | 關注微信對答案 | 2018高考作文

  2018高考語文答案 | 2018年高考數學答案 | 2018年高考英語答案

  2018高考志愿填報 | 2018高考成績查詢 | 2018年高考錄取分數線

文章搜索
萬題庫小程序
萬題庫小程序
·章節視頻 ·章節練習
·免費真題 ·?荚囶}
微信掃碼,立即獲!
掃碼免費使用
國家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慶
河北 山西 遼寧 吉林 江蘇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東
河南 湖北 湖南 廣東 廣西
海南 四川 貴州 云南 西藏
陜西 甘肅 寧夏 青海 新疆
黑龍江 內蒙古 更多
高考欄目導航
版權聲明:如果高考網所轉載內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與我們聯系800@exam8.com,我們將會及時處理。如轉載本高考網內容,請注明出處。
免費復習資料
最新高考資訊
文章責編:wuxiaojuan825  久久久精品波多野结衣AV_人妻中字无码中出_亚洲性无码AV在线电影网_国色天香在线看片